医案分享赵鸣芳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寒热夹杂病

医案分享

患者某男士,于年10月11日首次就诊。自述身体不适绵延多年,症见梦多易醒,醒后不易再睡,疲劳乏力;晨起尿黄;口腻、干、苦、咸;口腔溃疡年作2-3次,易牙龈肿痛;腰部发热,腰酸,性功能差;大便溏稀且见完谷不化,一日排便3次许;胃胀不饿,纳少;目干涩酸胀,苔薄腻。

患者来就诊时,满面愁容,焦虑不堪。觉得近几年身体哪里都是病,哪里都不舒服。自述曾看过许多医生,每个医生对他的诊断都不一样,有的说脾胃问题,有的说是肾虚,有人说是有热要降火,又有人说是虚寒要补益。患者每次都是按照医嘱认真吃药,但总是治好了这里病了那里,口腔溃疡好了,但胃里就觉得冷痛;腰不酸了,但是心烦、出汗的症状又会出现。

听完患者的讲述,赵教授安慰他道:“你这个病,是寒热虚实夹杂。你看这些症状,说是实证、热证呢,你却有腰酸、纳少、完谷不化的情况;说是虚症、寒证呢,你又容易上火,起溃疡,嘴巴里也不清爽。如果以“脏腑辨证”来看,自然辨不清楚。但经方当中,就正好有治你这个病的方子。”

后赵教授予方如下:姜半夏15g,川连5g,炒黄芩10g,党参15g,炒甘草10g,干姜10g,红枣15g。7剂。观患者症状而推断病机:一为虚,纳食减少,乏力而大便稀溏,是脾胃阳气不足;二为实,脘腹胀满,食后加重,是中焦气机壅滞;三为寒,忌食生冷,脘腹冷痛,是寒甚伤阳;四为热,口干口苦,口舌生疮,是热盛肉腐。赵教授依患者虚实寒热夹杂的病机,选用了甘草泻心汤的原方。《伤寒杂病论》中有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三泻心汤均立意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因寒热错杂于中焦,故于方中用半夏与干姜,辛温散寒温中阳;又用黄芩与黄连,取其苦寒来清泻郁热;见有泄泻、乏力等症状,还知病机当有脾气虚,故用人参、红枣与甘草,甘温益气,能补脾之不足。同时辛味药与苦味药同用,还有“辛开苦降”之义,能够调和中焦脾胃气机之升降。患者症状虚实寒热夹杂,单纯用寒热补泄自然难痊。赵教授取泻心汤寒热兼施,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正是恰合病机。又见患者有脾虚益甚“完谷不化”的症状,故循仲景之原文,选择了益气缓中之力更强的甘草泻心汤。7日后患者又来就诊,困扰他数年的不适症状,大半已除。后几次复诊,心情逐渐改善,焦虑不安终于解除,心情舒畅。

*中药讲究辨病辨证论治,一证一方,本文仅供科普交流,请勿套方!

中医世家赵鸣芳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医学博士,六代中医世家传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经方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经典方药应用规律研究,近40年临床,在使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多次受邀出访德国、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和临床诊疗。

1、呼吸系统疾病:鼻炎、鼻窦炎、长期发热、久咳、干咳、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口腔溃疡、胃炎、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长期便秘等;

3、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反复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小便淋漓不尽、小腹胀痛等;

4、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紫癜等;

5、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6、皮肤病:牛皮癣、湿疹、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

7、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高尿酸)治疗;

8、各科中晚期癌症及癌前病变;

9、亚健康的调理与养生保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六代中医世家传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com/myws/105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