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吃过蚌肉吧!
但是对于河蚌又了解多少呢~
休渔期,没有海鲜吃咱们还可以吃河蚌啊!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揭秘关于河蚌的秘密!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歪儿,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
形态特征
壳形多变化,两壳相等,壳顶部刻纹常为同心圆型或折线型,但多少有些退化。
雌雄性体形有一些差异,在腹缘有一个凸起,这凸出部分和繁殖有关。
我国常见的蚌科动物
我国常见的蚌科动物有10余种。如褶纹冠蚌、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背瘤丽蚌、圆顶珠蚌等。贝壳可作中药珍珠母,其中褶纹冠蚌、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等体内得到的颗粒状珍珠亦可药用。
三角帆蚌
背角无齿蚌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河蚌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B1、B2等多种物质。河蚌肉对人体有良好的的保健功效,有滋阴平肝、明目防眼疾等作用。
河蚌可用烧、烹、炖、煮等多种方式烹饪。
经济价值
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
适用人群
1、适宜阴虚内热之人食用,诸如消渴,口干舌燥,目赤者;适宜妇女虚劳,血崩,带下,以及痔疮之人食用;适宜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红斑性狼疮者食用;适宜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癌症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食用;适宜小儿水痘者食用;适宜炎夏季节烦热口渴时食用;
2、蚌肉性寒,对脾胃虚寒、腹泻便搪之人忌食。
食用河蚌的注意事项
1.识别新鲜河蚌:新鲜的河蚌,蚌壳盖是紧密关闭,用手不易掰开,闻之无异臭的腥味,用刀打开蚌壳,内部颜色光亮,肉呈白色;如蚌壳关闭不紧,用手一掰就开,有一股腥臭味,肉色灰暗,则是死河蚌,细菌最易繁殖,肉质容易分解产生腐败物,这种河蚌不能食用。
2.不要食用未熟透的河蚌,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
3.一天不能吃太多的河蚌。
4.河蚌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
河蚌主要做法
第一步:清水养。
河蚌买回家以后,不要急于烹调,而是要放在清水里,并在水里放点盐,这样养大约两至三天,待其吐尽沙泥后再烹制,鲜味尤为突出。
第二步:剖开取肉。
把养好的河蚌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剖取河蚌肉的窍门:先用左手握紧河蚌,是蚌口朝上,再用右手持小刀由河蚌的出水口处,紧贴一侧的肉壳壁刺入体内,刺进深度约为1/3,用力刮断河蚌的吸壳肌,然后抽出小刀,再用同样方法刮断另一端的吸壳肌,打开蚌壳,蚌肉即可完整无损的取出来。
如果不喜欢用刀的话,还有一种很省事的方法。就是把河蚌倒在锅里,加水煮沸,这样河蚌的肉和壳就会自动分离了。
第三步:剔肉。
透过河蚌外层,即可看到里边一条条一圈圈黑青色的污泥似的脏东西,这就是留在肠子里的污浊,必须用剪刀把肠子戕开,用清水冲洗,才可洗干净。
第四步:清洗蚌肉。
把剔好的蚌肉用食盐揉搓几下,将粘液洗净,再次漂进水中,用指头刮去腐质,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经过上述处理后,会看到洁白的蚌肉丰盈厚实,鲜嫩晶亮。这样,河蚌肉才算是真正的清洗干净了,大家可以放心用它来做菜了。但是,在烹煮蚌肉前,还要将蚌的斧足尽量敲松,敲得发软为宜,以免煮熟后会发硬。
现在大家学会如何挑选河蚌,
也知道怎么样处理河蚌了吧!
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难呢?
那海渔君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河蚌的美味菜谱!
大家可以学着做来吃吃看呀!
推荐菜谱
1
炒河蚌
2
红烧河蚌
3
咸肉河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