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兆娥介绍她的剪纸作品。
年5月,伏兆娥民间剪纸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把剪刀,一张剪纸,伏兆娥凭借指尖的技艺剪出了心中的美丽新世界,一幅幅生动、喜庆且不失独到技艺的剪纸画,详尽记录和讲述了她作为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一生所向往的生活愿景。今年61岁的伏兆娥,如今仍保持着每日不停剪的习惯。
七八岁在村里就出名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剪
自五六岁起,伏兆娥对母亲和姥姥剪的窗花就百看不厌,有时候盯着窗户上的窗花她能看一上午,也就是从那时起伏兆娥开始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家里的剪刀找不见的时候,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向我。当时就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剪出来!”伏兆娥回忆小时说,当时家里姊妹多,家境穷,她就把家中对联末端空余处的纸剪下来用。
待伏兆娥七八岁时,她在村子里剪纸已经出了名。村子里谁家办喜事或逢年过节,她就给剪喜字、窗花,福禄寿喜,凡是寓意好的,她都能剪出来,似乎没有任何难度。
剪惯了身边熟悉的人和物,伏兆娥无意中接触到了小人书,这让她的剪纸作品开始升级,小人书上面有什么,只要看过,她就能够剪出来。
对于伏兆娥剪纸天赋的显现,家里人没有干涉和限制,而是给她足够空间,只要她愿意剪纸,家中农活一件也不让干。伏兆娥说,那时候的自己是快乐和幸福的,“我所享受到的这般自由和快乐,也是父母给予我人生最好的礼物。”
对剪纸越来越有信心对未来人生充满向往
高考结束后,为了让自己的剪纸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喜爱,她开始给各大报社投稿。“当时就是把剪出来的作品,投递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宁夏日报》等等。”伏兆娥说,没想到作品很受报社的欢迎,这又让自己深受鼓舞。
充分享受着剪纸带来的美好和快乐,上学后,伏兆娥的技艺再次得到了提升。这期间,办板报和上美术课都是伏兆娥最感兴趣的,而且剪纸内容又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四大名著里的人物,我都能够剪出来,当时越剪越上瘾,根本停不下来。”伏兆娥说道。
伏兆娥认为,每一次的“无心插柳”都有收获有惊喜,因为剪纸她还获得报社奖励的一台照相机。“说自己是上天的宠儿感觉都不过分。”伏兆娥说,剪纸让她越剪越有信心,想要剪可以剪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甚至还将自己结婚时的场景提前剪了出来。
顶着非议外出求学归来后剪纸作品愈发精美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2岁的伏兆娥结婚了。正是对剪纸的这份痴迷和喜爱让伏兆娥找到了人生的航向。在大女儿1岁、二女儿半岁左右时,伏兆娥决定外出求学。走的时候,孩子和家里事务都拜托给了家里其他姊妹照料,她带着一个妹妹作伴,去宁波拜师学艺。“年去了趟新疆,专门去看著名的出土剪纸画,年在宁波学习了一年美工。”伏兆娥说,如果当时不出去学习和见见世面,那么可能从此就裹足不前。
学成归来,伏兆娥决定走出大山沟,在中卫国道旁的一处地方购买了宅基地盖房子。伏兆娥说,年至年三年时间,她和丈夫在国道旁盖了20间大房子。
伏兆娥说,要走剪纸艺术这条道路,首先还是得吃饱肚子,于是在新盖的房子开起了饭馆,五六个月的时间,就还清了债务。“跟丈夫两个人当厨子,白天开饭馆,晚上继续剪纸,饭馆里到处贴的都是剪纸画。”伏兆娥说道。
开饭馆期间,伏兆娥的剪纸作品愈发生动和精美,她的艺术造诣也引起了区内外业内人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