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早起去采艾人民资讯

辽宁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086.html
□张蓬云每到端午,当东方刚现鱼肚白时,我与邻居小刘就起身了。踏着初夏的清凉,沾一裤腿儿露水,进入城北皇太极的陵园那一片大林子的边缘去采艾草,这里的艾草长势茂盛。我们不是连根拔,而是用剪刀剪断,这叫采枝留根,让它继续生长。采摘一些带回来插在屋门、窗户上,小叶小枝就别插于头上,带在身上。这风俗多年不变,有情趣,有故事。书上说,早在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曾记艾草的用处,“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于门户,以祛毒气。”门窗插艾草,身上带艾草,是为了避疫祛毒,寄托着人们驱赶瘟疫的美好希望。这与民间老人的说法相合。艾草号称“百草之王”。孟子曾云:“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民间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原先住小胡同大杂院时,夏天的傍晚,大人小孩都在院子里纳凉、闲聊。这时少不了的,就是在上风头点燃一束苦艾驱蚊,效果颇佳。那一缕缕芳香缓缓飘散到小院各处,有的孩子在屋里看书写作业,有的妈妈、大嫂在做些家务,闻到这清新的香味儿,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顿觉疲惫随香烟而飘散。奇异的是,杂草点燃,浓烟很是熏呛,而艾草则不呛人。那时,我们会采许多艾草。端午节用了一些后,余下的可晾干,以备夏天驱蚊之用。也可拧成小缕儿,冬天房屋里少通风,点燃它驱逐杂味。母亲每年都要留下一些干艾草,她对我们说,五月节(她不识字,不会说端午节、中秋节之类)不光是吃粽子,还要在手上和脚上扎五彩线,还要挂个香荷包,这样五毒不侵,蚊虫远离。她存的干艾草,就会用各色花布边角料,缝许多香荷包,五月节这天,发给我们和院里的小孩子们。胡同里有文化的人很是取笑母亲这些老年人,说她们不讲科学,不过,这些老人还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做她们的彩线儿、香荷包。艾草,河南人叫它“北艾”,江浙人称它“海艾”,河北山东叫它“苦艾”,东北人叫它“艾蒿”。艾可入药,又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有人用它治头痛、牙痛、胃痛等。针灸疗法中的炙,就是把艾草切碎用纸卷成条条,点燃后以其熏灼穴位,这是颇受中国人、欧美人以及非洲人欢迎的一种医疗方法。当然,也可点燃置于桌上,享一屋之温馨与芳香。春夏时节,万物复苏,也是蚊蝇等害虫繁生之时,在房屋内遍插艾草,其实是在驱逐病毒、除祛瘟疫。现在一到端午节之晨,早市也有小贩出售艾草,但终归不如自己到郊外、公园树林边角,寻几枝苦艾有趣味。亲手采艾,心中也留香啊。本文来源:沈阳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com/myws/127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