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尽别人长与短,高僧小诗有深意

石屋禅师是元代高僧,他作为曹洞宗一代宗师,在中国禅学历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僧中之仙”。石屋禅师一生创作许多禅意深浓的诗歌,他的禅诗往往小中见大,惊叹天下。

“手携刀尺走诸方,

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

自家长短几时量?”

元代.石屋禅师《裁缝诗》

高僧石屋清珙的禅意小诗《裁缝诗》,是一首借裁缝之事隐喻世事的好诗。小诗看似通俗易懂,却是小事见禅意,许多人想不到更做不好,醒世道理寓意深刻,可以直戳尘世之人的内心。

“手携刀尺走诸方”,石屋禅师写禅诗。

“手携刀尺走诸方,

线去针来日日忙。”

禅师也知凡尘中的生活之事,裁缝自古就有,他们手持剪刀和尺子为别人做衣服的衣服。剪刀是用来裁剪麻布和绫罗绸缎的做衣服用的工具,而尺子是用来量体做衣用的工具。做衣服需要针和线把裁好的麻布或者绫罗绸缎缝制成衣服。剪刀和量尺还有针线,都是裁缝必备的做衣服的工具。裁缝需走街串巷去为他人上门做衣裳;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的那些官宦富贵大户人家,都需要去登门服务,为他们量体裁衣。裁缝靠会做衣服的手艺,换取钱财来养家糊口谋生活,正是“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线去针来日日忙”,石屋禅师写禅诗。

历史上有太多用自己的心尺去量他人,去用自己的认知的剪刀裁剪评论他人的例子,而石屋禅师学识渊博又比喻巧妙,禅意启示清楚。

东晋有个入仕为小参军官员的郝隆,总是对不为朝廷重用不满发牢骚,甚至评判他人。有一次在朝廷聚会上,权臣桓温手持一种叫远志的中药草问谢安,郝隆抢着讽刺评论刚刚为朝廷重用,东山再起为司马的名士谢安:这很容易解释,在山里时就叫远志,出了山就是小草。郝隆凭借牙尖嘴利让谢安当场无言以对,他一时争得上风。

而谢安是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名士,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谢安历史上留下大名声和东山再起的成语典故。而郝隆一生只为东晋权臣桓温的普通幕僚,他碌碌无为少人知晓。

量尽别人长与短。

“量尽别人长与短,

自家长短几时量?”

石屋禅师修行大境界,他的禅诗结尾处的“自家长短几时量”,与儒家的“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有相近之意。儒、释、道三家本来就是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各有千秋。

古代有许多学有成就的人,总是对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自己用心尺经常量,多有不满足之意。

当年孔子已成儒教大家,但是仍知不足,三次登门去拜访请教老子学问和见识,来充实自己的字说。

而宋代的苏东坡早年为求取功名的儒家弟子,后又虚心汲取释、道两家之长处。他一生虽然坎坷多难,但是终于成为中国古代儒家、释家、道教三通的,又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大词作家、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画家。

自家长短几时量?

而有更多的人,他们只善于用自己的心尺去量他人,而不善于用心尺自己量自己。量他人时道理千条,言语铿锵,而自己做事才疏学浅,碌碌无为而不求自省反思。石屋禅师见多识广,言简意赅,禅意化繁为简,借喻巧妙又清晰明确引人深思,“自家长短几时量?”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沙沙小观园,谢谢完整阅读文章后,留言评论和点赞的友人。

2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com/myym/126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