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基本要求
3.3.1钢管宜采用公称尺寸为φ48.3mm×3.5mm的钢管,外径允许偏差为±0.5mm,
壁厚偏差不应为负偏差;
3.3.8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的质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节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
2、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8mm;
3、螺杆与调节螺母咬合长度不得小于5扣;
4、可调托撑U型托板厚度不得小于5mm,弯曲变形不应大于1mm,可调底座垫板厚度不得小于6mm;
6.3.3立杆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mm。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螺杆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得小于mm,伸出立杆的长度不宜大于mm,安装时其螺杆应与立杆钢管上下同心,且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应大于3mm。
6.1.3脚手架的水平杆应按步距沿纵向和横向连续设置,不得缺失。在立杆的底部碗扣处应设置一道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不应超过mm,水平杆和扫地杆应与相邻立杆连接牢固。
6.1.5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二、模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6.3.1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6.3.5对安全等级为I级的模板支撑架,架体顶层两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至少一个节点间距,但立杆稳定性计算时的立杆计算长度应采用标准步距。
6.3.8模板支撑架应设置竖向斜撑杆:
1.安全等级为1级的模板支撑架在架体周边、内部纵向和横向每隔4m~6m各设置一道竖向斜撑杆;
2.安全等级为2级的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周边、内部纵横向每隔6m~9m各设置一道竖向斜撑杆。(图6.3.8-1a、图6.3.8-2a)
当采用钢管扣件剪刀撑代替竖向斜撑杆时:
1.安全等级为1级的模板支撑架在架体周边、内部纵向和横向每隔不大于6m各设置一道竖向钢管扣件剪刀撑;
2.安全等级为2级的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周边、内部纵横向每隔不大于9m各设置一道竖向钢管扣件剪刀撑。
6.3.10模板支撑架应设置水平斜撑杆:
安全等级为1级的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顶层水平杆设置层、竖向每隔不大于8m设置一层水平斜撑杆;每层水平斜撑杆应在架体水平面的周边、内部纵横向每隔不大于8m设置一道;
安全等级为2级的模板支撑架宜在架体顶层水平杆设置层设置一层水平剪刀撑;水平斜撑杆应在架体水平面的周边、内部纵向和横向每隔不大于12m设置一道;(图6.3.10)
当采用钢管扣件剪刀撑代替竖向斜撑杆时:
1.安全等级为1级的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顶层水平杆设置层、竖向每隔不大于8m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2.安全等级为2级的模板支撑架宜在架体顶层水平杆设置层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6.3.12当模板支撑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不设置竖向及水平向的斜杆撑和剪刀撑:
1.搭设高度小于5m,架体高宽比小于1.5;
2.被支撑结构自重面荷载标准值不大于5Kn/m2,线荷载标准值不大于8Kn/m;
3.架体按本规范第6.3.7条的构造要求与既有建筑结构进行了可靠连接;
4.场地地基坚实、均匀,满足承载力要求。
三、检查与验收
7.1.3进入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在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检,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7.3.5脚手架每搭完一步架体后,应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间距、立杆垂直度和水平杆平度。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5mm,架体全高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架体搭设高度的1/,且不得大于35mm;相邻水平杆的高差不应大于5mm。
四、安全管理其他要求
8.0.1根据施工进度,脚手架应在下列环节进行检查与验收:
双排脚手架:1.施工准备阶段,构配件进场时;
2.地基与基础施工完成后,架体搭设前;
3.首层水平杆搭设安装;
4.双排脚手架每搭设完一个楼层高度,投入使用前;
5.双排脚手架搭设至设计高度后
模板支撑架:1.施工准备阶段,构配件进场时;
2.地基与基础施工完成后,架体搭设前;
3.首层水平杆搭设安装;
4.模板支撑架每搭设完4步或搭设至6m高度时;
5.模板支撑架搭设至设计高度后;
9.0.3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黑体);
9.0.7严禁将模板支撑架、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及大型设备的附着件等固定在双排脚手架上;
9.0.9当脚手架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
1.遇有六级及以上强风或大雨后;
2.冻结的地基土解冻后;
3.停用超过一个月后;
4.架体遭受外力撞击作用后;
5.架体部分拆除后;
6.遇有其他特殊情况后;
9.0.11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主节点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
杆和连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