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某,女43岁,工厂工人
年7月7日初诊主诉:反复左腹部臌胀3年余。
现病史:于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左腹部臌胀感,而且症状不定时就会出现,不管站立、走路、平躺,臌胀起来就特别难受,像肠给吹气球样,患病后大便形状改变,时有失眠、纳差,医院诊治无明确的诊断,并实施多种治疗方法,症状反复,效果欠佳,近期听同事说我这里的浮针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开始还是有点怀疑,但还是抱着试试浮针而来诊。
体格检查:精神状态可,血压/65mmHg,心率68次/分,心肺无异常,腹平,右腹软,无扪及包块,左腹紧,压有不适感伴微痛,无扪及明显的肿块,肠鸣音正常,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有一约10cm横切疤痕,四肢检查无异常。
既往史:6年前剖腹产史。
影像检查:暂缺。
鉴别诊断:1、非特异性结肠炎
2、克罗恩病
3、肠梗阻等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
浮针专科检查:左侧腹直肌、腹斜肌、髂腰肌、胫骨前肌均为患肌,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有一约10cm横切疤痕。
治疗:嘱患者平躺,常规消毒,使用一次性浮针进针扫散依次处理腹直肌、腹斜肌、髂腰肌,配合再灌注活动,腹部臌胀感减轻,中场休息时也没有明显加重,下半场处理腹内斜肌后臌胀缓解。
医嘱:劳逸结合,保持平和心态,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明天复诊。
7月8日二诊昨天治疗后,腹部臌胀明显改善,整晚安睡,走路时还有轻微臌胀感,活动后减轻,继续处理腹直肌、髂腰肌、腹斜肌、盆底肌群、股内收肌等。半场休息时基本没明显不适感。医嘱同前。
7月9日三诊这两天腹部臌胀感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续巩固治疗,处理腹直肌、腹斜肌、内收肌群。
7月15日四诊从上周治疗后都没出现明显的腹部臌胀感,只感觉腹部脉搏跳动感,继续处理腹直肌、腹斜肌、盆底肌群。休息后基本无不适感。
治疗期间和患者聊天时诉这几年过得很压抑,为治医院也花费了不少钱财,经常胡思乱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感觉人生是苦的。经过前三次的浮针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在得到家人的认可并督促她继续接受浮针治疗,这让她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患者在我诊所治疗只给予浮针排他性治疗,没副作用,安全,经济高效,让她感到很是满意,也同时让我感到很欣慰。
讨论思考: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1:2,IBS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据认为肠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精神、饮食等因素常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西医治疗以针对胃肠症状对症处理,如解痉、止泻等治疗,抗抑郁和心理行为干预。《浮针医学纲要》里描述患肌的临床表现:患肌引起的症状分五大类(分别为患肌直接引起、间接引起、或者由肌性内脏引起的病症),而其中的邻近骨骼肌的病理性紧张与肌性内脏的病变同时发作引起胃肠平滑肌的病变而引发本病症—肠易激综合征;情绪与睡眠均会影响肌肉,引起肌肉紧张而形成患肌。浮针迅速缓解患肌,解除相关肌肉的挛缩和缺血状态,改善肌肉功能,达到治疗病患,消除临床症状。
浮针医学源自传统守正融新止于至善
图文编辑:杨利民邱建林
视频提供:邹宏伟
——————END—————
邹宏伟执业医师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员,擅长运用浮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网球肘、退行性关节炎、慢性踝关节损伤,面瘫、部分内科、妇科杂病(如慢性胃炎、慢性咽炎、慢性胆囊炎、输尿管结石,痛经、乳腺病、漏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