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裁缝铺担心顾客找不到老裁缝2

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 https://m.39.net/disease/a_6100089.html
画粉、市尺、剪刀,是裁缝最常用的三样工具。50岁的赵国忠从事裁缝行当30多年了,一块布在他手上,经过几下裁剪便有了衣服的形状。曾经他的裁缝铺“门庭若市”,半天收几十件订单,到如今靠老主顾照顾生意,裁缝铺也变成“角落摊”。但他坚守着,手机号20多年不肯换,只为给那些喜欢定做衣服的顾客服务下去。5分钟裁剪出衣服雏形3个月用掉一盒画粉赵国忠的裁缝铺在新世界商城二楼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店铺门前摆着各式各样的布匹。他则在布匹后面的桌子上,用剪刀在纸上裁衣服样子。赵国忠在整理布料“有的顾客定做的衣服简单,量过尺寸之后可以直接裁剪,有的相对复杂,需要先打板再裁剪,这种费些时间。”赵国忠说。在他桌子边的书立中,放着一些画册和布料色卡。有些画册封面颜色已褪,他说,这些都是一些衣服的设计样板和一些记录着缝纫方法的书籍。他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小沓订单,他对照着单子,找出一块布,平铺在桌子上,拿着画粉和市尺在布上画着,随后用剪刀裁剪,5分钟不到,便能看出裤子雏形。画粉、市尺、剪刀,是赵国忠裁剪时最常用的三件工具。他说,以前用的老式画粉得水洗才能去痕,现在用的画粉熨烫衣服的时候就没了。就这样一盒50片的画粉,他3个月就能用掉一盒。赵国忠说,活不多时,中午时分妻子会来找他吃饭,然后将他裁剪好的布料带走,再缝制成成品;活多时,他会去给妻子送,“我俩从年结婚就一直搭档,我裁剪,她缝制。”曾经半天收几十件订单如今“门可罗雀”赵国忠从事裁缝行业已经30多年了,5月6日上午,记者见到他时,铺子前几乎没什么人驻足。有句谚语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对一名裁缝来说,有门好手艺,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养家糊口。“我学裁缝的时候,这个行当很红火,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不流行买衣服,大多都是定做。那时候我们干这个的还是很风光的。”赵国忠说,他年来到济南,当时出摊半天就能收几十件衣服订单,每隔两天出一次摊,和妻子天天晚上都忙到凌晨一两点。连赵国忠自己也没想到这样的好光景只持续到年前后,纺织业受到冲击,连带裁缝行业也受到了影响。“做衣服的慢慢少了,我们这儿现在还干这个的也就七八家。有了网购之后,年轻人都愿意买,不愿意定做,毕竟有时候定做光手工费都比买一件贵。”他说,现在找他定做衣服的大多是四十岁往上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主顾。保留顾客未取衣服20多年不敢换号赵国忠店里挂着一件毛呢坎肩裙,他说,这件衣服已经做好有十七八年了,顾客一直未取。“那时候我的店还在经六纬二那边,旁边就是布店,她来量好尺寸就走了,等到取衣服的时间一直没来,我就给放起来了,后来两次搬家才又挂了出来,具体年限我也记不清了,有十七八年了。”除了这件毛呢坎肩裙,赵国忠也遇到过顾客做了衣服没有按时取,隔了两三年想起来找他取衣服的情况。“有的是家里突然有事,有的是搬家事儿太多忘记了……”担心顾客找不到他,年赵国忠申请了手机号后再也没换过。“裁缝店得做精品服装才能找到出路,但不是每个裁缝都能胜任高端定制,现在愿意干我们这传统裁缝行业的人不多了,我们这边年纪最小的是个80后。”他说,曾经他也想过收徒,愿意学的并不多。每年,赵国忠都会去江浙一带好几次,亲自挑选布料运回济南。“自己亲自选的,才知道什么样的布料适合做什么样的衣服。”他说,他和妻子会一直坚守下去,为那些喜欢定做衣服的顾客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com/myys/126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