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管脚手架的施工准备工作
钢管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审批后实施。
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
(2)脚手架类型选择;
(3)所用材料、构配件类型及规格;
(4)结构与构造设计施工图;
(5)结构设计计算书;
(6)搭设、拆除施工计划;
(7)搭设、拆除技术要求;
(8)质量控制措施;
(9)安全控制措施;
(10)应急预案。
二、钢管脚手架的搭设
(1)落地作业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应与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同步,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件2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4m。
(2)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应小于3跨。
(3)作业脚手架应按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设置连墙件。连墙点的水平间距不得超过3跨,竖向间距不得超过3步,连墙点之上架体的悬臂高度不应超过2步。
(4)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设置,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块或垫板上。每道剪刀撑的宽度应为4?6跨,且不应小于6m,也不应大于9m;剪刀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三、钢管脚手架的检查验收
1.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应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使用。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首层水平杆搭设后;
(3)作业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
(4)悬挑脚手架悬挑结构搭设固定后;
(5)搭设支撑脚手架,高度每2?4步或不大于6m。
2.脚手架搭设达到设计高度或安装就位后,应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3.脚手架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材料与构配件质量;
(2)搭设场地、支承结构件的固定;
(3)架体搭设质量;
(4)专项施工方案、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及检测报告、检查记录、测试记录等技术资料。
4.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杆件的设置与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满堂脚手架,高度在20m以上的满堂支撑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实战演练
案例背景:
项目部搭设了双排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连续搭设一次到顶,并规定连墙件采用钢管与工程结构连接牢固,设置间距为4步3跨。项目部针对脚手架工程做了检查,重点检查了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剪刀撑,基础木脚手板等构件的搭设做了检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
问题:
找出上述事件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题目中A、B、C、D代表构件的名称;F角的角度宜为多少?
答案:
(1)不妥一:项目部搭设了双排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连续搭设一次到顶;
理由:双排脚手架一次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的措施。
不妥二:连墙件设置间距为4步3跨;
理由:连墙点的水平间距不得超过3跨,竖向间距不得超过3步。
(2)A:横向水平杆;B:纵向水平杆;C:立杆;D:基础木脚手板。F角设置要求:剪刀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