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泻
现代社会由于输液可以使长期腹泻的患者伤阴之象不明显,但治疗上仍不可忽视伤脾阴的病机。腹泻多与湿有关,在辨证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湿的病机,故治疗久泻上脾阴之证,在滋补脾阴的同时淡利水湿,可用滋阴润燥汤(张锡纯):山药30-60白芍30滑石30生甘草6;可合仙桔汤(朱良春):仙鹤草30桔梗10,对于久泻,久咳不止均可。
2阳痿
肝郁阳痿在疏肝解郁之外,必须结合补肾填精。可用傅青主定经汤加减:
菟丝子30白芍30当归30熟地15
山药15荆芥穗6柴胡1.5
若确属单纯的肝郁阳痿,可用柴胡疏肝散加白蒺藜、蜈蚣1条。加蜈蚣源于陈玉梅“亢痿灵”:蜈蚣、当归、白芍、甘草。
3小儿盗汗
小儿杂病存在“脾弱肝旺”,患者多见身形困顿和夜热盗汗并见,可用张锡纯资生汤加味:
生山药30玄参10白术10生鸡内金6
牛蒡子6(白芍10生龙骨30生牡蛎30
丹皮10地骨皮10)
4崩漏
傅青主加减当归补血汤:黄芪30当归30桑叶30生地30三七粉9。治疗重证崩漏,凡不属于气滞血瘀者均可速效,尤其对虚性崩漏重证,表现为出血时间长,出血量极多,或挟有大血块但腹不痛,或仅微痛。不用配合其他药物。
张锡纯固冲汤对于漏下重证可,而对于血崩不如前方:炒白术30生黄芪60煅龙骨24煅牡蛎24山茱萸24白芍12乌贼骨12茜草9棕榈炭6五倍子1.5
5喉痒咳嗽
喉源性咳嗽,根源在咽喉不在肺。主要症状: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不止。一般在肺的咳嗽,咳嗽后多有一种轻松舒适感,而喉源性咳嗽则越咳越不舒服,因为越咳越干燥,越容易痒,形成恶性循环。干祖望首先提出。其病机为风燥伤津、咽喉失于濡养,基本不存在肺气不降的病机。
养阴清肺汤:玄参、麦冬、生地、白芍、甘草、薄荷、贝母、丹皮
喉科六味:荆芥、防风、桔梗、生甘草、薄荷、白僵蚕(喉证初起无论红白皆可加减应用)
6小儿高热
不要用体温来判断寒热,小儿高热多属“寒包热”。宜疏风散寒、清透里热,柴葛解肌汤,先煎石膏半小时。若剂量、加味恰当、煎服得法,最善退小儿呼吸道引起的高热,且不会反复。方中羌活、石膏、柴胡、葛根必用。羌活与石膏比例为五到十倍。柴胡不少于25,葛根不少于30。
7慢性胆囊炎
柴胆牡蛎汤合张锡纯培脾疏肝汤:白术10生黄芪10陈皮10厚朴6桂枝5柴胡10生麦芽10白芍12生姜6。
胆囊炎易反复,除根难,注意三点:1疏清要适度。要与健脾和胃结合起来;2慎用苦寒药。大便偏稀者可用龙胆、黄连1.5-3,少少用之,又能厚肠胃,大便稀者又可用;3生活方式改变。
胆囊息肉必用乌梅、威灵仙、僵蚕、地龙。
8陈达夫:西医视网膜的黄斑区,应属于中医的脾脏精华。
9咳嗽
金沸草散在治疗风寒咳嗽效果最好,金沸草用旋复花代替,方中旋复花、白芍、甘草起关键作用。陈修园《医学从众录》咳嗽:轻用六安煎,重用金沸草散。有三个版本:1《南阳活人书》旋复花、前胡、荆芥、细辛、茯苓、生姜、大枣、甘草;2《局方》无茯苓、细辛而加麻黄、白芍;3《三因》在局方上加杏仁、茯苓、五味子。临床上可三方综合选用,或合用六安煎及桔梗汤。
若遗留咳嗽尾巴,即偶尔咳几声可用“止咳十一味”:当归、川芎、法半夏、茯苓、陈皮、生甘草、桑白皮、青皮、杏仁、五味子、川贝母。
10风痱
风痱之为病,以突然瘫痪为特征,身无痛,多无意识障碍。与脑血管意外不同。可用《金匮》续命汤:麻黄9、桂枝9、当归9、党参9、生石膏9、干姜9、生甘草9、川芎4.5、杏仁12。
其理论可用《内经》“脾病则四肢不用”,脾病既包括脾虚也可见于脾胃并非虚弱,却是突然升降失调,风痱即如此。本方以干姜、石膏为核心,使其脾升胃降,还其气化之常。
11.一贯煎金铃子味极苦,可用白蒺藜体用。
12吴茱萸汤特征性证候:头痛伴呕吐稀涎。初服时吴茱萸、生姜不少于15,党参、大枣不少于30,中病可减。
13从胃脘至脐为大腹,属太阴脾;脐中及脐下小腹属少阴肾;脐旁左右属冲脉;脐下两侧为少腹,属肝。
真武汤为少阴伤寒腹痛之方。其不仅可以治疗肾阳虚衰,水气为病,也可用扩大应用到肾阳虚衰,寒凝内痛之证。若是当脐痛可加葫芦巴30.
14细辛挥发油可导致呼吸中枢先兴奋后麻痹,但细辛久煎后,挥发油殆尽,非挥发油仍在,可取其通络镇痛的作用。
15研究表明桑寄生对房早、室早及房颤有一定疗效
16口苦效方
柴胆牡蛎汤:柴胡10、龙胆草6-10、牡蛎15-30,必须三药同用。口苦原发部位在肝,继发部位在胆。治疗既要清降胆火,又要疏肝达郁。肝喜调达而宜升,柴胡苦平,生发肝气,疏肝解郁;胆喜宁谧而宜降,龙胆草苦寒,沉阴下达,清降胆火;生牡蛎咸寒,滋水涵木,敛辑胆火,则肝胆自得其养。
本方为肝胆郁热的慢性胆囊炎通用方。
17慢性鼻炎
用辛夷花g,微火烘脆,扎为细末,每次用温开水吞服6g,日3次,连服3日,停用它药,可以迅速起到通鼻腔的作用。但治标不治本。
18胁痛
对于悬饮阻滞肝络,《金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此类胁痛最明显特征是掣痛即牵掣做痛,固定位置时基本不痛,移动身体如翻身、转侧、俯仰加重。可用《温病条辨》香附旋覆花汤,与柴胡证无形邪气郁于少阳不同,此为有形水饮停聚胸胁。香附、旋复花、法半夏、茯苓、陈皮、杏仁、生薏苡仁,使用时不一定有外证。
另附余国俊老师介绍的一个方子:
陈氏通补汤方证: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湿热阻络,成年女性腰骶疼痛,日轻夜重,越睡越重,活动可以化解者,补肝肾,益气血,清湿热三管齐下,陈氏通补汤主之:苍术、黄柏、薏苡仁、怀牛膝、黄芪、当归、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补骨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