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一般来说新病多偏实,偏热,久病多偏虚偏寒,更久则成血淤证或虚实夹杂证。
(二)治疗原则
治胆勿忘肝与脾胃,通利兼顾气血阴液,从而使补而不滞,利而不伤刚柔并举。
(三)分型治疗
1.肝气郁滞型
症状:右上腹右胁下或胃脘不适或隐痛,痛连肩背,嗳气频作,腹部胀满,烦躁,食少,纳呆,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柴胡,枳壳各15克,香附,川芎,马鞭草各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青陈皮各10克。
2.气滞血淤型
症状:右上腹,胁下或胃脘部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拒按,食少,纳差,嗳气,面色晦暗,有淤斑脉细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膈下逐淤汤加减。
处方:柴胡,枳壳,木香各10克;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怀牛膝各10克,玄胡15克,丹参15克,马鞭草15克。
3.肝胆湿热型
症状:右上腹胁下或胃脘胀闷,甚至疼痛,四肢倦怠,厌油腻,纳少,便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理气。
方药:方用茵陈蒿汤加味。
处方:茵陈30克,大黄6克,栀子10克,金钱草30克,车前子30克,黄连6克,枳壳15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青陈皮各10克,甘草10克。
4.阴虚气滞型
症状:右胁下隐痛,其痛绵绵不休,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养阳柔肝理气。
方药:方用加味一贯煎。
处方:生地20克,枸杞子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5克,金钱草3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
加减:若口干烦热甚者加石斛15克,山栀子10克,气虚加太子参15克,山药15克,甘草6克,头晕目眩加菊花,勾屯,女贞子,大便秘结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
更多肠胃道健康疑难问题,可添加老师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