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变差,始于中年
临床上,很多人总认为,自己以前健康很好,不知咋的,就变得很差了。其实,人自出生后,除了长大成熟之前,健康是变好的外,35岁以后,健康开始走下坡路。
不仅如此,有些因素可以导致健康急剧下降:
1.长期生活作息无规律
熬夜,晚起,睡眠不足,睡眠太多或质量差,都将直接导致人的大脑功能紊乱和下降,并将使这个人体的“指挥中枢”出现错乱,直接导致健忘,生活工作丢三落四。同时,也导致与脑有关的内分泌、免疫等的生物钟出现紊乱。
作息无规律,紊乱的是人体的生物钟。
2.长期饮食无规律
饮食太多或不足,不按时进食,食物过寒过热,五味偏颇,过于油腻,过度饮酒,进食过快过急,生冷账期过渡等,均可导致“后天之主”的脾胃失调,并导致营养吸收困难,引起体质虚弱。
3.不良习惯
吸烟喝酒,喜食槟榔或其他异物,不洁性生活,过度强力锻炼,久坐久卧等,均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此可引发各种疾病。如喝酒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胃肠病,吸烟引起肺病,恶性肿瘤,不洁性生活引起艾滋病、淋病等。
4.性格急躁要强
性格急躁要强者往往都是只记得做事操心,却全然不知过度的操心和做事,已经悄悄地透支了健康。这样的性格一方面努力劳作和操心,不给健康以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不给健康以治疗和干预的机会,非得机体“亮红灯”,医院进行短暂的干预。
这类人群很容易形成身心疾病。一方面心理急躁焦虑甚至神经官能症,出现疑病、焦虑、急躁、担心和恐怖,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全身很多部位的不适。
5.术后、产后、大病
很多人患病,稍治疗时间长就丧失耐心,觉得手术可以一了百了。殊不知,手术对人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任何脏器割掉了,就很难再生。不仅如此,手术产生的瘢痕,因手术造成的梗阻、缺血等是长期存在的。手术本身也可引起机体功能的下降。
产后女性多数容易虚弱,尤其是产后还需哺乳、带孩子的女性,不仅无法恢复产后带来的健康素质下降,还因哺乳、带孩子等因素引起这种下降持续存在,且持续下降。
大病多为脏腑功能的严重损伤。这种损伤不仅伤及本脏功能,也很容易带动其他脏腑功能的下降,并从而使健康全线下降。
不仅如此,人体都有自己的健康节点:
1.30岁至45岁之间
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出现局部的衰老和功能下降。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力促身体强健,不出现任何症状。
2.46岁至65岁之间
这个阶段女性和男性的生殖功能逐渐失去,衰老全面开始。逐渐出现白头发、皱纹、皮肤痣、结节,以及体力下降、饮食和睡眠的变差等,有些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尿酸高、失眠等病变。
3.65岁以后
这个年龄衰老迹象明显。且劳动力、记忆力、生活能力开始下降。很多慢性病发生,甚至包括以前没有的过敏,荨麻疹,关节病,肌肉酸痛,结缔组织病,心脑肾病,恶性肿瘤等。
因此,要维护较平常人更好的健康,应该做到:
1.日常生活注重保健
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有些人觉得,养生家也可能得大病恶病。但是,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是维护健康的基本保障。
饮食规律、睡眠充足、运动适度、心情平和,无疑是健康基本四要素。也是中老年人需要做到的,维护健康的基本要求。做不到这些,健康势必容易出问题。
对于慢性病和恶性病的发生,还有遗传、食物的安全、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做好基本的养生,同样有利于这些疾病的治疗。
2.间断中医药健康评估和干预
健康评估包括中西医两方面的。西医主要通过健康体检进行评估,中医可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评估。
正确的健康评估包括西医的体检和中医的四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辨病、辩证、辨体质一体的整体健康评估和干预。
对于中老年的逐渐衰老和体质下降,中医药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中医药,才能提高纠正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才能疏通经络,补益气血,提高健康素质,延缓衰老。
不要问为什么以前身体好,现在变得这么差!因为,健康始终在变,就看你如何决策。当细小的变差来临,及时的干预,可以止损,使健康损害达到最小。
专家链接项凤梅: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后
擅长疾病:主攻中医脾胃病(各种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肠炎、食管炎、胃肠癌、胰腺炎、胰腺癌、不明原因腹痛等),肝胆病(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癌、腹水等)的中西医治疗与研究。擅长中医体质辨识和调理,擅长脉诊和中医思辨。擅长慢性病、术后、产后、备孕、更年期等调理。擅长针灸、小针刀、中药外治,穴位埋线,中医药的处方调理,中医健康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