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腹泻:用本方:党参31g,黄芪31g,白术15g,半夏、陈皮、茯苓、泽泻10g,柴胡10g,白芍10g,炙甘草6g,防风3g,黄连3g,羌活3g,独活3g,姜枣为引。无腹痛者去白芍,年龄小者药量宜小,黄连用量不宜过大。水煎服。治疗腹泻91例,结果:服药10剂内,腹泻停止,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精神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者为痊愈,共50例;服药10剂内,腹泻止,大便常规化验有好转,3个月有复发者为有效,共35例;服药后大便次数未减,大便常规化验无明显好转者为无效,共6例;总有效率为93%。
萎缩性胃炎:用本方加减:黄芪50g、党参10g,泽泻10g,丹参10g,莪术10g,焦山楂10g,白术6g,陈皮6g,独活6g,白芍6g,黄连6g,茯苓0g,枳壳15g,蒲公英15g,鸡内金8g,每剂煎取00ml,分3次早、晚服完。病情重可分为4-5次服完。日服3次。轻度萎缩性胃炎者50-60剂,中度者60-70剂,重度者70-90剂。较长时间服药者每周可停服1日。治疗萎缩性胃炎19例,男例,女46例;年龄5-60岁,30-50岁14例,占73.5%,平均46岁;病程在3-0年,5-10年占75%。结果:基本治愈11例,占63.0%;好转61例,占31.77%;无效10例,占5.1%。
慢性胆囊炎:用本方:柴胡1g,白芍15g,党参10g,白术1g,黄芪18g,黄连6g,半夏10g,陈皮1g,茯苓1g,泽泻1g,防风10g,羌活8g,独活8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若血瘀者去茯苓、泽泻,独活,加炒蒲黄1g,五灵脂1g,丹参15g。治疗慢性胆囊炎13例,其中男80例,女5例;年龄30-60岁。结果: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纳佳,超声波复查,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半年随访未复发者为治愈,共36例;症状基本消失,超声波检查,胆囊收缩功能较前好转,半年随访,基本未复发者为好转,共6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3%。
荨麻疹:用本方日1剂水煎服。治疗荨麻疹3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6岁;病程最长45日,最短日。凡服药3-6剂,荨麻疹全部消失,停药后1-3月内不复发的为临床痊愈,共8例;凡服药3-6剂,荨麻疹消失,停药后3个月以内复发,服药后又消失者为有效,共4例;服药6剂以上,荨麻疹仍不消失,或消退后3-5日又复发者为无效,共例;总有效率为94.%。
带下:用本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黄连10g,半夏10g,陈皮10g,泽泻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白芍10g,茯苓0g,甘草3g,姜枣为引。湿盛加川楝子15g,汗多加煅龙牡各0g。每日1剂,分次煎服,5日为1疗程。治疗带下73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年龄在5岁以下;病程6月至年。结果:带下及伴随症状消失,3年内无复发为痊愈,共66例;带下减少/3,伴随症状消失,1年内诸症不加重为好转,共4例;带下减少1/3,伴随症状减轻为有效,共3例;带下诸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为%。
溃疡性结肠炎:用本方:黄芪0克,法半夏、人参、炙甘草各1克,白芍、防风、羌活、独活各6克,橘皮8克,茯苓、泽泻、白术、柴胡各6克,黄连3克。痛泻夹杂、大便不爽者,加槟榔、大黄;腹胀肠鸣者,加广木香、台乌、生姜;腹痛甚者,加橘核、小茴;胸肋胀满、脘痞纳呆者,加焦山楂,柴胡量为10克;畏寒、肢冷、腰酸、少腹有冷感者,加仙茅、补骨脂、吴茱萸。
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不愈,休息1周再服。
一般服药~4个疗程。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泻、腹痛、腹胀,黏液便或便结反复交替出现,神疲乏力,消瘦。脉虚弱。本方升阳益气,健脾去湿。方中人参、白术、黄连能挽回中气下陷之势,使清阳上升;羌活、泽泻、茯苓利湿化郁,以止泻止痛;防风、独活为风药,风动水湿速散,风行清阳速升;黄连配半夏和胃理肠,祛湿止痢,平调寒热。全方配伍,寒温并用,虚实同治,不治痛泻,而痛泻自止。
医话:年我接诊了一个于10年前因病做了脾切除手术的病人。当时医生预言该患者术后尚可生存10年。恰逢10年后,他又患病很久不愈,其症状为:胃脘堵闷,不思饮食,二便不调,体重日减,精神不振,面色不和,悒悒不乐。舌苔白厚而腻,脉象虚弦而滑。据此脉症,知为脾胃虚而阳气不伸之证,故用升阳益胃汤随证加减而痊愈。病愈后身体健壮,十年动乱中身体亦很好,年,仍在工作。当然,西医切除的脾不能与中医所说的脾划等号,但如出现脾胃的病证,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