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利胆片遇上小柴胡汤

当消炎利胆片遇上小柴胡汤时会发生什么?让我从汪老师的一个医案说起。

患者欧某,女,因胆囊炎发作,胆囊区疼痛六日就诊于云南中医学院汪剑老师处,患者在就诊之前曾自服消炎利胆片无效。

首诊五月一日,患者主诉:因胆囊炎发作,胆囊区疼痛六日伴口干,自服消炎利胆片无效。诊其舌脉,脉沉弦细滑,舌质淡舌苔厚腻微黄。辨证考虑:寒湿困阻胆腑,疏泄失司。

处方予小柴胡汤和柴胡疏肝散打底,佐于辛温化湿行气之味。

复诊于五月十二日晚上,服上方后,胆囊区疼痛基本痊愈,只有稍微不适感。续于上方加减巩固治疗。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

消炎利胆片:为一中成药。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肋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

组成:穿心莲,溪黄草,苦木。

溪黄草: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山羊面、熊胆草、血风草、黄汁草、溪沟草、香茶菜等。功效: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苦木:性味苦,寒;有小毒。功效:清热,祛湿,解毒。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通过上面的资料可以很清楚的得知:消炎利胆片中溪黄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利胆,穿心莲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苦木苦寒,清热祛湿解毒。三药合用,达清热、利湿,利胆之功。适用于湿热类型的肝胆疾患。

而患者欧某之所以自服消炎利胆片无效,就是因为不对证。同为湿邪困阻,也得分清属热属寒。从患者欧某舌脉来看没有热的征象,舌苔微黄不是真的有热,是一种气机郁滞的表现。

病机搞清楚了,不属于湿热当然也就不能清热利湿,而是采用疏解和解少阳枢机为主并佐于辛温化湿行气的治法。

正所谓少阳为枢,其气畏郁,以和枢机、解郁结为其治疗大法。小柴胡汤是一个集寒热升降补泻于一体的方子,是和解法的代表方。在其基础上加减化裁,可以走表,可以走里,可温可寒,可补可泻。只在于临证加减。

这一次,消炎利胆片遇到了小柴胡汤是吃了败仗。但并不是就说消炎利胆片不行,关键还是在于辨证论治,如果是湿热型的消炎利胆片用之还是有不错的疗效的。

(云南中医学院级中医定向班曾伟)

蜀山医馆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com/myyy/109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