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金的“洗脑”广告还没走远,
莎普爱思的“洗脑”广告又来了!
↓↓↓
莎普爱思滴眼液以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对老年人群体开展洗脑攻势,以包治百病式的广告用语进行误导式宣传,最终实现一年狂卖7.5亿元的骄人业绩。
但事实上,莎普爱思滴眼液不但对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没有确切疗效,还使无数老年患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或者并发症。
更令人发指的是
“洗脑”广告简直无处不在!
来看看那些
非处方药品(OTC)广告
常耍的花招!
↓↓↓
莎普爱思滴眼液
广告:“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滴滴......”
真相:治疗用眼药水仅仅适合于早期白内障患者或者暂时不适宜手术患者,主要是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作用,并没有证明对白内障真正有效。目前手术是白内障目前的唯一治疗方式。
曹清华牌薏辛除湿止痛胶囊
广告:“7天疏通关节,3个月内能让受损骨关节重生,躺在床上的患者能下地行走,拄拐杖的患者能健步如飞。”
真相:大多数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尚无根治方法。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一切打着“治愈、根治”旗号的治疗类风湿药品广告都是虚假广告。
曹清华胶囊实际上是“保健品”。因多次夸大宣传,被湖北省、海南省、福建省、黑龙江等省的食药监局通报批评、勒令整改。
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广告:“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快用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真相:孩子咳嗽老不好,有多种原因。一种可能是广告中所说的肺热,但也可能是肺寒,更多的是寒热错杂症。尤其是在冬季,肺寒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如果是由肺寒所引起,再过度服用清肺热的寒凉的药,等于给孩子的咳嗽雪上加霜!
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
广告:“嗓子干、痒、痛,咳不出、咽不下,刷牙恶心干呕,咽喉问题,反反复复,这是慢性咽炎,就用慢严舒柠牌清喉利咽颗粒。”
真相:有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就是慢性咽炎,胃病、口腔疾病等问题也可出现这些症状。广告中的说法有失严谨。就算是慢性咽炎引起的症状,慢性咽炎的类型不一样,不同人群体质和症状表现也有差异,不能只靠吃某一种药。
江中健胃消食片(儿童装)
广告:“孩子不吃饭,就吃儿童装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真相:孩子不吃饭,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若是呼吸道或胃肠道的感染,出现消化不良,可给孩子适当服用健胃消食片,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但若是饮食习惯有问题,爱吃零食、喝饮料,也会导致孩子不爱吃正餐,这时光靠吃健胃消食片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若是其他潜在性疾病所致,让孩子一味吃健胃消食片肯定是不妥的,还会影响及时治疗,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清原因对症施治。
三九胃泰颗粒
广告:“妈妈说:胃难受的时候,要喝三九胃泰。三九胃泰,舒缓多种胃部不适。”
真相:有胃痛胃酸胃胀等症状,适当吃三九胃泰或者氢氧化铝、斯达舒这些药是可以的。但广告语中用“胃难受”这种词,显然过于模糊和笼统。能够引起胃部不适的原因有时不单单是胃病,还可能是心脏病、胆囊炎或肿瘤等。
经诊断有胃溃疡的患者,即便有“胃难受”的症状,吃三九胃泰、斯达舒这些药也只能临时缓解症状,无论对于溃疡的愈合还是预防元气的复发都无太多益处。
新盖中盖牌高钙片
广告:“新盖中盖,中老年人专用钙。”
真相:什么人需要补钙,补多少钙,是需要仔细了解的。补钙主要从食物中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如果从食物中已摄取了一定量的钙,那么没必要再吃补钙产品。
钙补多了,有可能导致高钙血症,甚至引发胰腺炎等。如果已出现骨质疏松,就需要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这时单靠吃钙片和食物摄取仅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排毒养颜胶囊
广告:“排毒养颜胶囊,有效治疗便秘、痤疮、色斑。”
真相:想单靠吃排毒养颜胶囊来治疗痤疮和色斑是不现实的。
从该药品的成分来分析,排毒养颜胶囊对治疗便秘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痤疮和色斑等“美容问题”治疗效果值得怀疑。从中医角度来看,痤疮以热为主,熬夜、饮食辛辣、常吃热性食物如羊肉等,都可能引起痤疮。所以要治疗痤疮,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而色斑不一定由热引起,它与肝肾阴虚有关。治疗色斑可以不用过多忌嘴,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
除了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还可通过服用中成药、涂抹药膏以及激光等疗法来治疗,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症状严重程度也不同,可咨询医生选择治疗方案。
“王老吉”凉茶
12月5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在《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上宣布,国家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引发舆论哗然。
真相:凉茶饮料中主要能起下火作用的是金银花等中药材,但凉茶中糖含量远远多于中药材的含量。常喝凉茶饮料不仅会发胖,还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如体内代谢功能异常等。为追求“去火”而大喝凉茶饮料,得不偿失。含有大量糖分的凉茶,甚至难当“健康饮品”之名。
广药集团仅通过对只老鼠样本进行的两年安全性试验,就给出了对人类有“延年益寿”的粗暴结论。若饮凉茶能长寿10%”,那么广东居民的人均寿命应该名列前茅才对。然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9岁。上海、北京均已超过80岁,但广东省仅以76.49岁位居全国第六。
警惕广告词里那些“坑”
↓↓↓
一些食品广告里常出现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介绍词、广告词,其实多数是忽悠,或只是正确的“废话”。
第1句:“人体必需的物质”
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许多物质,但“人体必需”跟“需要补充”是两码事。
一种情况是,人体需要的物质要人体自己产生才有用,吃进来的没用,比如胶原蛋白和各种酶;
另一种情况是,只要能正常吃喝就不会缺乏,比如磷、氯、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
用某种食物含有多少“人体必需的物质”来显示它有多“健康”,完全是偷换概念。
第2句:“含有多少种营养成分”
“含有多少种营养成分”是个没有价值的指标。广告中所说的“含有XX种维生素、XX种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随便抓一把野草去检测,也都可以检测出类似的结果。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多种营养成分,每一种有各自适当的需求量。除了婴儿,人们每天都吃多种食物,各种食物的总和才构成摄取的营养组成。
一种好的食物,能高效提供某种或者某几种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而附带的需要限制摄入的营养成分却比较少(比如脂肪和糖)。
第3句:“含量比某食物高多少倍”
举两个典型的例子:“玫瑰盐的含铁量是普通盐的几十倍”、“螺旋藻的蛋白含量是牛奶的二十多倍”。前者是因为普通盐中几乎不含有铁,玫瑰盐中只要有一点,就是很多倍。而后者,则是把螺旋藻的干重跟百分之八十多都是水的牛奶相比。
其实不管玫瑰盐中的铁是普通盐的多少倍,每天都只能吃几克盐,其中的铁完全可忽略。螺旋藻中蛋白含量虽高,但每天吃上几克就已价格不菲,牛奶喝上几百克也不成问题,所以牛奶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而螺旋藻不是。
谈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不考虑正常食用量以及所含的量占每天需求量的比例,说得天花乱坠也都没有意义。
第4句:“XX大学研究发现”
任何一种食品或食品成分的健康功效,都要经过多年、大量、各角度、多机构的研究,才能形成共识被认可。
“XX大学研究发现”往往只是在特定条件、特定体系中的初步研究,有科研价值但远远不足以作出“结论”。很多广告是把研究结果进行歪曲夸大来忽悠公众。
对于不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消费者,当看到一种“神奇得无法不心动”的食品,不妨先洗个冷水脸,再去看看有没有权威机构或者独立科普的介绍——如果没有,那么就要看好自己的钱包了。
小编提醒:
但凡有违常识的雷人雷语,
我们都要学会辨别真伪。
买药不是买衣服买零食,
如果盲目相信广告,
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
别拿自己和亲人的健康开玩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