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活络法治疗慢性胃炎
调气活络重在“调”调阴阳、调寒热、调虚实、通过对各种状态的调整体现出“衡”法在临床的应用,调整即是“衡”通过不断地调整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等关系,不断衡量人体上述关系变化的状态,及时进行调整,防止出现任何单方面关系的偏盛与偏衰,最终使人体长久的处在阴阳气血和合的正常生理状态,这就是以调气活络之法而见以衡达常之道,正如清代吴瑭在《温病条辨》中所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7月23日,长治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李有先走进长治综合广播直播间,与听众交流并解答了关于调气活络法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的相关问题。
李有先医生坐诊时间:
周二、周五上午
慢性胃炎的组织学特征是炎症、萎缩和肠化。
在慢性炎症过程中,胃黏膜也有增生变化,如小凹上皮过形成、黏膜肌增厚、淋巴滤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等。
西医鉴别诊断:
1、胃癌: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晚期可有贫血、上腹包块、体重减轻。早期的胃镜和活检、超声内镜、X线钡餐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2、消化性溃疡:均有消化不良症状,但溃疡病以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发作为主,而慢性胃炎的上腹痛大多无节律性,且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两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胃镜和活检。
3、胆囊炎、胆石症:症状多不典型,患者可有慢性右上腹不适或疼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既往有胆绞痛病史,摄入油腻饮食可引发典型胆绞痛发作。B超、ERCP,MRCP等有助鉴别。
4、慢性肝炎、肝癌、慢性胰腺疾病:可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述,但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与慢性胃炎鉴别。
5、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FD是指一组病因未明的、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包括溃疡样、反流样、动力障碍样或混合型消化不良征候群,其病程持续4周以上。胃排空测定、腔内压测定、胃电图等检查,如发现胃排空延缓或胃电节律紊乱等,有助于FD诊断。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有关本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张仲景、孙思邈对本病也有进一步论述;金元时期李东垣的《兰室秘藏》立“胃脘痛”专病、专方,对治疗慢性胃炎起到指导作用。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对于本病的辨证治疗都有许多独到之处,他说:“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又说:“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特别提出“久痛入络”之说,正如邵新甫按语所总结的:“习俗辛温香燥之治,断不容一例而漫施,…,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
慢性胃炎病机错综复杂,病程较长,近人根据前辈的认识和经验,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着重于虚实、寒热、气血、痰浊、瘀血等方面的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确切的临床效果。
慢性胃炎病位在胃,细究之应在胃膜(胃络)。而与肝之疏泄、脾之升清、胃之降浊均有密切关系,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常,二者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属木,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胃之功用依赖于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若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脾胃虚弱,或感受邪气,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中医鉴别诊断:
1、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多由于劳倦伤脾,素体虚弱,久病损伤脾胃,或者先天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或年高体衰,脾虚胃缓均可引起脾胃虚弱或虚寒,使脾失运化,胃失温养,升降失常,出现胃痛、胀满等症,久之形成慢性胃炎:
2、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饥饿失常;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恣食肥甘、辛辣,过饮烈酒,均可导致饮食停滞,损伤脾胃。寒凝阻络则气滞血瘀,湿热中阻则,脾胃受困,日久损伤脾胃,形成慢性胃炎:《兰室秘藏?中满腹胀》云:”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也有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医学正传》谓:”致病之因,多因恣纵口腹,素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熬,故胃院痛;”
3、情志因素: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恼怒,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气机壅滞不行、不通则痛。故《沈氏尊生书》谓: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过,且正克也。”由于气血相依,气滞日久,还可导致瘀血的产生,瘀阻络脉,其痛剧烈,并可见吐血、便血等证;肝气久郁,化而为火,五脏之火又以肝火最为横暴,火性炎上,迫灼肝胃之阴,其痛往往经久不愈。忧思伤脾,脾气郁结,运化失常,水谷不化,也可见胃脘胀满之症。
辨证要点
1、辨主证:慢性胃炎的主证变化多样,有以胃痛为主,则按胃脘痛辨证,有以痞胀为上,则按痞满、腹胀辨证,还有以纳呆、便溏、嗳气泛酸等证为主,有时数证同兼并见,则要根据具休病址分别掌握其辨证要点。
2、辨缓急:凡胃痛暴作,起病急者,多因外受寒邪,或恣食生冷,或暴饮暴食,以致寒伤中阳,胃络痉挛或积滞不化,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胀突发者,多因暴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胃络失和,或饮食失宜,食滞胃脘。胃失和降所致:凡胃痛胃胀渐发,起病缓者,多因脾胃虚弱,胃络失其气血温养,或土,雍木郁,而致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胃络失和。
3、辨虚实:胃痛而胀、大便闭结不通者多实,痛而不胀,大便溏者多虚;喜凉者多实,喜温者多虚,拒按者多实,喜按者多虚,食后痛胀甚者多实,饥则腹痛胀满者多虚,脉实气逆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痛胀起病徐缓,按之濡软而不坚者多虚,新病体壮者多实,久病体衰者多虚。
4、辨气血:胃为多气多血之府,胃痛胃胀有在气在血之分: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凡痛胀属气分者,多见既胀且痛,以胀为主,痛无定处,时作时止,聚散无形为胃络失和,此乃无形之气痛,凡痛胀属血分者,多见持续刺痛,痛有定处,多伴见口不渴,或但欲饮水,而不欲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此乃瘀血阻络,病在血分之胀痛。
5、辨轻重:疼能拒按,按之痛甚,腹肌板结者病重;疼痛喜按、按之则舒,腹部濡软者病轻。疼痛持续而甚者病重,胀缓自得宽舒者病轻。
FM94.9长治综合广播
《医院》节目预告: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7月24日(星期三),主讲人: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怡;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负责人孙莉。
医生简介
刘怡,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任“山西省优生优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赴北京、上海、太原等地进修学习,擅长高危儿早期干预、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自闭症、多动症、矮小症、性早熟、苯丙酮尿症诊治及遗传代谢病咨询等。
孙莉,从年至今一直从事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经验。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负责人,Beckman口肌中国区临床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山西省优生优育协会会员;山西省基层卫生母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治市小丑医生服务中心理事;曾荣获“山西省健康教育讲师”,“山西省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山西省“小丑医生”先进教师
参与节目的方式:
收听频点:FM94.9、AM首播时间:上午9:30—10:30重播时间:晚上21:00—22:00
健康
可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