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壮士断腕是勇气,说破釜沉舟是决心,实际上,应该是胆魄。无论是决心,还是勇气,都是胆的力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说法,可见此言非虚。如果胆有了病变,譬如胆囊炎,该怎么治?且看老中医妙手去疾。
本期推荐专家『省级名医推荐』
丁玉纯
省级名中医、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灵枢五邪》记载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灵枢本藏》又载:“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说明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胁痛”和“胆胀”。
中医认为胆囊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见病因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饮食失节(嗜食肥甘)、感受外邪(湿热毒邪)、虫石阻滞、劳伤过度等。基本病机为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这点认识中西医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
中医辨证类型饮食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或胆绞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当以理气消食,和胃导滞为治。
肝气郁结型
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或胆绞痛,胃脘胀满,攻撑作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理气为治。
湿热蕴结型
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或胆绞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每因进食油腻食物而疼痛发作,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当以清热利湿,理气通络为治。
瘀血阻络型
主要表现为胁肋刺痛,或胆绞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当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治。
日常注意事项1..调畅情志: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最忌郁怒、暴躁,因而要注意调畅情志。正常的情志活动有助于血气顺畅、脏腑功能协调,提高抗病能力。患病时,调畅情志则可保持病情稳定、减轻疾病痛苦、促进脏腑功能好转。
2.适当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慢舞、健身操等,除了减肥,降低体重外,还能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胆囊炎、结石发生或加重。
3.注意饮水:饮水过少,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胆汁浓稠,久之会发生胆结石。因此,要注意饮水。可饮用冷开水,或淡茶水,也可选用中药泡茶饮服。
4.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身体,如血糖、血脂、肝功能、腹部B超等,了解胆囊、结石情况。若出现结石,应及时治疗,若结石增大,应及时手术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
5.合理饮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少吃辛燥食物,如胡椒、辣椒、咖哩,或煎炸物等,戒烟戒酒,多食低糖、低脂、高纤维和低胆固醇饮食。要养成吃早餐的习惯。经常选用能疏肝利胆,溶解胆石的食物,如核桃、鸡内金、生姜、南瓜子、玉米、柠檬等。
此外,橙子、香椽、西红柿、土豆、黄瓜、冬瓜、芹菜、香菇、黑木耳、菠菜、洋白菜、牛奶等,都有利胆溶石作用,可根据各人喜好及饮食习惯选用。
6.中药调理:由于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特殊,有些人手术后还会并发新的结石,因此,无论是术前溶解结石,避免手术,还是术后防止结石再发,中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可选用能疏肝利胆,溶解胆石的中草药,具体情况可在当地有经验的医生治疗。
名医预约:1.即日起,顾客直接到阜阳聚缘堂大药房门店其中任何一家,现场填写预约单即可完成预约!
2.预约时间:全年接收预约
拨打预约-或-选择就诊名医→预约就诊时间→登记患者信息→核对身份预约信息→付费→预约成功。
国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