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普饿了是找妈妈还是吃零食

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体会过饥饿了。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讲,不能顿顿吃饱。每顿饭最好吃七八分饱。当然,青少年正在长身体,活动量大,还有就是重体力劳动者,能量消耗大的群体应该吃饱饭。

只要过度吃饱,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人体的基因是从吃不饱的过程中进化而来的。找见饥饿感,是健康的第一要素。天天三顿饱,就没有饥饿感了。所以一般人在中年以后,尤其是文职工作者,不但每一顿不能吃饱,而且不能天天一日三餐。要么不吃早餐,要么不吃晚餐,而且空着的这一餐和下一餐之间,最好还要超过14个小时。比如今天吃了早餐,不准备吃晚餐,那早餐和中餐时间不要作调整,要按照长期的生物钟执行。也就是说,原来是几点吃早餐、吃中餐,现在还是几点吃早餐、吃中餐。这样就超过14小时了。这样就能找见强烈的饥饿感了。

当然,关于不吃早餐就会得胆囊炎、胆结石,患胃炎之类说法,完全没有必要去相信。如果人体没有饥饿的感觉,身体没有饥饿的时段,是一定会出麻烦的。一饿就吃是在给身体找麻烦。

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东岳指出:身体在进食以后,体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只有在强烈的饥饿感的时候,胰岛β细胞才开始休息,休止分泌胰岛素,而胰岛α细胞开始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不仅调动储存在细胞内的所有能量,包括糖源和脂肪,而且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时段,是整个身体生理状态细胞的总修复时间。因此每天必须有真正的持续的饥饿感,才是健康之本。请记住,我们的祖先是在饥饿中进化了上千万年,我们只不过是祖先基因的延续。

所以身体最适应的状态是适度的饥饿感。

心田流水

小人之心,君子之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com/myys/110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