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肖师学中医.02.20年第8期
治四肢病,我们要升脾降胃,以达“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之目的,可是脾胃受湿热之邪,阻止脾升胃降,那我们将湿热干掉就行了,于是我们用治湿热病理论,就完活了!
啥这个那个的,治病没那么复杂,你看复杂吗?
根本就不复杂,十几岁人都能学会,古代名家都是十七八岁即悬壶济世。
用甘露消毒丹治四肢病之案例,表面看用升降大法了吗?
没有,一点痕迹都不见!医者,意也。
治病之“意”就是想要升降脾胃,意是无形的,当然不见!洋大人跑中国来学,可以学不去,洋大人只能理解形,学会皮毛!
这就是中医之“高深”也!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怎么讲都不能把“意”表达尽,使后世人明白,故圣人立“象”以尽意。
于中医就有了伟大的“象”!
《面部的痤疮与腿部的关节炎》
提要:虽然痤疮与关节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但是都是阳明气分证,故都可以用白虎汤治疗,此为异病同治。
中医之所以能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因为中医有异病同治之医术。举例详细讲述于一下:
一,
痤疮病人除了面部有红色丘疹,浅在脓疱等症状之外,还具有气分证常见的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口渴等症状,此为热邪在阳明之气分,可以诊断为阳明气分证,用白虎汤加减治疗。
二,
关节炎病人除了腿关节部位有红肿灼热,痛如刀割等症状之外,还具有气分证常见的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口渴等症状,此为热邪在阳明之气分,可以诊断为阳明气分证,用白虎汤加减治疗。
三,
病人的症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患处的症状,另一部分是气分证的症状。
我们诊断时重点看患者是否具有气分证的症状?
而不是重点看病人患处的症状。
只要病人具有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口渴等症状,就可以判定为阳明气分证,用白虎汤加减治疗,这就是所谓的“不变”。
而用白虎汤治腿部的关节炎,或者治面部的痤疮,或者头部咽喉炎,这就是所谓的“应万变”。
各种辨证方法,例如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就是所谓的“不变”的内容,学中医重点学习“不变”的各种辨证方法,掌握熟练各种辦证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治疗成千上万种疾病。
春节前,治疗一个闭经女孩,她妈妈心情非常焦急,弄的失眠。
我一看女孩舌,说:“没有大问题,血虚来什么月经,没有事的,不必焦急哦”,
她妈妈又说:补血啦,没有用。
我答:不用补血,让血自生,调胃就行了,你女儿好饥饿,这是有胃热,不生气血,五剂竹叶石膏汤,并嘱咐:吃完了,没来月经也不用调理,血不能速生,胃化生的血足了之时,自然来。果然第三个月自然来了。
她妈妈是中医师,这下可会辨胃热了,动不动就给我发个病例——胃热。按胃热治,效果好!
她妈妈告诉我:好饥饿原来理解为胃口好!
我问:你女儿是什么病?
她答:阳明病啊。
我说:那才不是呢,是风温病,以肺胃为病变中心,以胃为主。
平时要防风温,不怕风寒。她妈妈答:大冬天,穿衣服可少了。
朔本求源,一直追到始发病因,看透病!
湿热病,如油入面,难解难分。而治法祛湿热与升降脾胃,也是“难解难分”,祛湿热的同时也升降脾胃了,怎么实现的?
选择用“辛开苦降”之品,您说中医多有智慧!
之前,我聊“胆与心别通,胃与心包别通”,用来治心脏病,有一位业余爱好者,他是乡长,自学6年中医。
我讲的时候,随后方药就发出来了,用中成药多。我提一个中成药,他就给他老爸吃一个中成药,他老爸有心脏病,每天住院都花好几千元。
他给他老爸吃我提过的中成药,这事我不知道,突然有一天,他跑来说“他老爸的心脏病治好了,还总结说舒肝和胃丸最好使”,我一听,用药也没辦证呀。
之后我再也不发方药了,只讲医理,避免对“病”用药。
我最开始,把脏腑别通理论学的非常熟,但是没用过,也不会用。
有一次治心脏病,常规治疗,中途病人说胃胀,我让加服舒肝和胃丸,第二天病人说心脏病大好,还说:“你让我吃的药,不知道是哪个对路了”,我恍然大悟“胃与心包别通”,之后“别通”逐个用!
消炎利胆片,治心脏病,也是杠杠好使,当天见效!关键在于辨准证,根据是胆与心别通。
西医分不清楚,也治不好,诊断为“胆心综合症”
温胆汤当然也好使,啥心脏病呀,才不是呢,是胆胃不降也。
心是五脏之大主,心动则五脏摇,啥病都出来了,降胆胃,来个围魏救赵,啥病都没了。神奇!
《苦辛法治湿热病》
一,
苦辛法是指苦味药与辛味药有机结合,具有辛开苦降作用,以调理气机,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
苦辛合用,并不是单纯的寒热兼治,而是清热法的一种变通。
用于治疗湿热之邪引起的中上二焦气机不畅而出现的各种病证。
苦辛法重在调理中上二焦气机,以恢复中焦脾升胃降及上焦肺气宣发肃降之功能。
苦辛法不是苦味药与辛味药简单组合,不是将苦味药与辛味药汇聚一方就能构成此法,也不是苦味药与辛味药各半,而是以苦味泄降为主,辛味宣通为辅,具有开痞结、降气逆、泄湿热、散邪气等作用。苦辛法通常分为辛开苦降法与轻苦微辛法。
二,
1,升降相因学说出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相因,其中“因”之意有二:
一是“沿袭”之意,因此升降相因是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随,循环往复无端也。
肺的宣发与肺的肃降就是此种升降相因。
二是“依靠”之意,因此升降相因是指升依靠于降,降依靠于升,升中寓降,降中寓升。
脾升与胃降就是此种升降相因。
总之,欲降佐升,以升助降;欲升佐降,以降助升。
此为治病妙法也。例如:欲用四君子汤升脾,加旋覆花降胃,以旋覆花降胃助四君子汤升脾。
2,辛开苦降法,即苦泄法,又称苦辛通降法、辛开苦泄法。
此法是宗升降相因学说及四气五味理论,运用辛温和苦寒两种不同性味的药物组方,重点斡旋脾胃气机,亦可调理肝胃不和,常用于湿热引起的中焦气机不畅病证,属于治病八法中的消法、和法范围。
辛温药味辛能开散湿郁,性温能升脾。苦寒药味苦能降胃,性寒能泄热,辛味药与苦寒药相配,一辛一苦,一开一降,一热一寒,相反相成,泄热中寓开散湿郁,具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要用于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湿热病的治疗,症见舌质红,苔或黄或浊,脉滑数,呕恶,嗳气,痞闷,不饥不食。
3,常用辛温药物有:干姜,半夏,生姜,厚朴。
其次还有吴茱萸,桂技,川椒,木香。
常用苦寒药物有:黄连,黄芩,枳实,瓜蒌。
其次还有桅子,知母,石膏,黄柏,大黄,芒硝。
4,辛开苦降法组方规律是以干姜(或生姜),半夏,黄连,黄芩,枳实为基础,选配芳香化湿之品,例如白豆蔻,霍香等。
选配淡渗利湿之品,例如:茯苓,滑石等。
选配甘酸养阴之品,例如白芍,乌梅等。代表方剂王氏连朴饮。
三,
1,轻可去实学说,出于徐之才的《药对》。
轻可去实,其中“轻”是指薄荷、荆芥穗、麻黄等质轻有发散作用的一类药,“实”是指邪气。轻可去实是指用质轻有发散作用的药物祛除在表之邪气。
2,轻苦微辛法,即开泄法,又称流气化湿法、微苦微辛法。
此法是根据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特点,将辛开苦降理论与轻可去实学说及升降浮沉理论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性味配伍方法,选用微苦微辛并且偏走上焦之品,具有宣降肺气,透热化湿的作用,重点恢复上焦肺的宣发与肃降作用,使邪有出路。
常用来治疗上焦肺及病在肺而见中焦气机不利的湿热病证,亦可调理肺胃不和。
症见苔白不燥,或灰白相兼,或灰白不渴,脉数,咳嗽,胸闷,胸痛,嗳气,呕恶,脘痞。
3,轻苦微辛法用药具有轻清特点,其中“轻”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药性轻浮,能入上焦,如杏仁,桔梗,批杷叶,川贝。
二是指药性宣达表散而作用轻微,如苏梗,豆豉,藿香,荷叶。
三是指用药量较轻。总之,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中“清”是与药味重浊相对而言的,清是指药味微薄,上焦用药大都取药味微薄者,叶天士说:“气味俱薄,为上焦药”。
4,常用的微苦微辛药有杏仁,豆豉,橘红,炒桅子,豆卷,郁金,白豆蒄,苏叶,桔梗,贝母,枳壳,薄荷,荷叶,藿梗,生香附,前胡。
5,轻苦微辛法组方规律是以杏仁,炒栀子,豆豉,郁金,瓜蒌皮,橘红为基础,选配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通草。选配甘酸养阴之品,如天花粉,沙参。代表方剂如三香汤。
把辛开苦降法和轻苦微辛法的基本方记牢!
两法都不是苦味药与辛味药简单相加,而是遵“升降相因”与“四气五味”组成的!
在柴芩温胆汤中,半夏与黄芩就是辛开苦降,故此方厉害!
在小柴胡汤中,半夏与黄芩也是辛开苦降,因此许多书对小柴胡汤并未解读透彻!
人受湿热,一是不立刻发病,二是有轻重之分。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人生活于天地之“中”,是避免不了受湿热的,多少会有湿热。
《自己用泻黄散的感受》
春节前,晚饭后躺在上看书,觉得有蚊子落在嘴唇上,本能地用手拍了一下,过了一会又觉得有蚊子落在嘴唇上,又本能地用手拍了一下,根本没在意。
当发生第三次时,注意这事了,觉得不对味,这冬天哪有蚊子呀,唇主脾,“动”是风,应该是脾生风,唇近日干,应有热。
第二天抓了三付泻黄散,吃完两剂,效果来了,唇不那么干了,大便一次,略稀且有短暂灼热感,此为热去标志,还有一个效果,就是面部油腻没了,这泻黄散还真挺厉害!
脾有热,此为左耳鸣病因之一。热随脾气升致左耳鸣。开了三剂,剂数又开多了!都吃完,该变燥了,扔掉算了。
《复习·著名三本二统论》
何谓虚劳?虚极不复叫做劳。由于伤五脏太过导致五脏虚极不复叫做虚劳。何事伤五脏呢?夫典运神机则心劳,悲哀多言则肺劳,恣睢郁怒则肝劳,沉迷酒色则肾劳,饥饱劳思则脾劳。五脏劳的各自后果是什么?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治虚劳有位高人叫绮石,据现代人考证,绮石是明朝末期一位隐居高人,他传下来一部治虚劳专著叫《理虚元鉴》,其核心学术思想是三本二统论。绮石因何提出三本二统论?因为治脾虚用李东垣思想以燥剂燥湿健脾会伤肺阴,治阴虚用朱丹溪思想以苦寒剂滋阴降火会伤脾阳。治阳虚用薛立斋思想以辛温剂补命门火会助郁火。有鉴于此,绮石给合此三家之论,师其意而不泥其方。也就是说,李东垣补脾,绮石也补脾,这叫师其意,但是不用李东垣的方,这叫不泥其方。朱丹溪补肾阴,绮石也补肾阴,这叫师其意,但是不用朱丹溪的方,这叫不泥其方。薛立斋补命门火,绮石也补命门火,这叫师其意,但是不用薛立斋的方,这叫不泥其方。绮石的三本二统论是以肺脾肾为治虚劳之三本。为什么肺脾肾是治虚劳的三本呢?这是因为肺为华盖,位居五脏最高位,灌注百脉,为五脏之天;脾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全身,为百骸之母;肾是先天与后天之精所藏之处,为性命之根。肺脾肾三脏平调,进而达到调三脏以补五脏之目的。虽然虚劳病复杂,但是虚劳病不外乎阴虚和阳虚两类。绮石说“阴虚统于肺”,意思是说补肾阴时侧重清肺金,这是因为金生水,肺金恢复正常自然生肾阴。绮石说“阳虚统于脾”,意思是说补肾阳时侧重补脾气,这是因为肾阳需要依靠脾运化水谷精微供养方能恒久不衰,此为二统。中医说“医者,意也”,比如治阳虚,绮石补肾阳的同时侧重健脾,我们明白了此意,治阳虚恒守此意不变,选方随证而变,这叫有守有变。例如张三患阳虚证用参苓白术散侧重健脾,而李四患阳虚证用理中汤侧重健脾,其意都是健脾,恒守健脾之意没变。而参苓白术散与理中汤不同,是因人而异,随证而变。再比如治阴虚,绮石补肾阴的同时侧重清肺,我们明白了此意,治阴虚恒守此意不变,选方随证而变,这叫有守有变。例如王二患阴虚证用泻白散侧重清肺,而孙五患阴虚证用麦门冬汤侧重清肺,都是恒守清肺之意没变,而泻白散与麦门冬汤不同,是因人而异,随证而变。明白了治病有守有变之道,医术飞快提高,日进千里!
知道了三本二统论,掌握一个代表方,将三本二统论用于临床,推荐百部清金汤,此方为三本同调,侧重调肺金,以达补五脏之目的。
之所以推荐百部清金汤,是因为目前临床调第三本肺是弱项。
解读百部清金汤于下:
1,方剂组成:百部,麦冬,桔梗,地骨皮,丹皮,生地,白芍,人参,伏苓,甘草。
2,方剂解析:调肺之本用百部,麦冬,桔梗,地骨皮,丹皮。由于肝肾同源,补肝阴就是补肾阴,调肾之本用生地,白芍。调脾之本用人参,茯苓,甘草。
此方厉害,还是治燥湿同病之方!燥湿以燥为本,湿为标。
百部清金汤,彻底体现了“三本二统论”,首先三本同调,其次是二统,肾阴统于肺,调肺则补肾阴了。肾阳统于脾,调脾则补肾阳了。但是也补一下肾精,偏于肝肾精血同调。高!
我也学会师其意而不用其方。治脑出血后遗症和白内障,师此方!
口腔溃疡,酒糟鼻。平时偏食,乏力,大便稀,早晨起来有痰,流口水,鼻有点儿干,胃胀。
打嗝儿以前有,胃怕凉,身体沉重,平时嗜酒,贪凉,舌齿痕暗红。
水滑苔,胃特别怕凉,主要是口腔溃疡和酒糟鼻,再就是早晨晨起流口水,湿气大。
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加牛膝,龙骨,牡蛎,磁石,黄连,陈皮,枳实。
水寒不养龙,虚阳上越
面对这个病例,方知金匮肾气丸是名方,舌下静脉短,是吧?方中有熟地。舌水滑主水饮,方有泽泻。虚寒有附子。
虚线之内凹陷,是吧?脾肾虚,肾阴阳两亏,以阳虚为主。
前面一面高,两边不应算高,照壁舌
此人不适合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这是因为肾精不足,扶阳需以阴为基。用金匮肾气丸最合理。
面对临床病例,看中医全都是真理!面对书本,看中医,这也不对,那也不科学。
只扶阳则阴竭,只益阴则阳衰,用金匮肾气丸,啥事都没有了,哈哈哈……
即:执阴与阳两端用中!
华夏的“执两用中”思想太伟大了!
《复习?加减当归补血汤之奥秘》
一,加减当归补血汤:当归30克(酒洗),黄芪30克(生用),三七9克,桑叶14片。
二,加减当归补血汤是妇科名家傅青主创立,此方是由当归补血汤加三七,桑叶而成。
主治老年崩漏,老年崩漏的病因是肾阴虚。
各书皆言此方中的桑叶补肾阴,然而查桑叶之功能与作用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所以各书解读此方时,说桑叶补肾阴,有牵强之嫌。
然而此方补肾阴之作用确实系于桑叶之身,并且远期效果非常好!
奥秘何在?
奥秘是补肾阴遵循了“肾阴统于肺”之旨,用桑叶清肺热,使肺恢复正常,肺正常则肺金生肾水,肾阴自然足。
知道此奥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其意而不用其方,如果肺郁热甚,可以将方中的桑叶改为泻白散,用泻白散清肺郁热。
也可以加生地直接补肾阴,名家张锡纯用此方治老年妇女崩漏时就是加生地30克,效果非常好!
掌握方剂不在于多,在于玩透彻。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全盘照抄,开死方子,不能灵活运用。
如果知其所以然了,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心所欲加减,变化无穷也。
甘露饮,之前讲过此方,效果非常好,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全方之奥秘依然是清金,用枇杷叶。
一般人用此方,看不懂用枇杷叶,认为没用,将其去掉,哎呦喂,使神方变成普通方了!
至止,我们对糖尿病认识越来越深入了,第一是脾阴虚,之前讲过。
第二是肺热。
第三是湿热。认识不再停留在“气阴两虚”之水面上。
一个案例可以写出三篇论文:从脾阴虚论治糖尿病,这可以吧。
运用“肾阴统于肺”论治糖尿病,也可以吧。
从湿热病论治糖尿病,还可以吧。其实三篇论文都是“瞎子摸象”。
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将三个瞎子摸到的“大象”合起来才是真大象。
中医的门派,与将苹果分类一样,这个人来了按红绿颜色分为两类,并说苹果不出红绿两类,您一听,太对了!又来一个人按大小分为两大类,并说苹果不出大小两类,你一听,太高了!而遇见不红不绿的苹果时,不知怎么分类了,而用大小分类超级简单。遇见不大不小的苹果,不知怎么分类了,而按红绿分太轻松了。
您听懂了吧?听懂了则知怎么学好中医了!
附扑二陈汤,脾胃不升降有茯苓半夏升降,气滞有陈皮理气,气逆有半夏厚朴降气,肝郁有香附,您看此方,这么几味药,干了多少事!
我第一次见此方,是随便翻书看见的,当时天天念念不忘治气这事,随便一翻书“回响”了。
半夏厚朴汤就是降气化痰的,是吧。
我同学,个个天天用附朴二陈汤,每个人一天看好几十人,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是附朴二陈汤证。
有一个同学告诉我说:一天开了30次附朴二陈汤。我一听,问:你都看准了吗?他非常自信说:准!
用甘露消毒丹,七剂后大效!
讲述丨肖春宏恩师
整理丨林佳明
编辑丨林佳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