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效验良方

  胆囊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因胆囊管阻塞感染、创伤及胰液反流等诸多因素所致,以胆囊壁的充血、水肿,胆囊扩张,严重时甚至化脓、坏死为其病理特点。而慢性胆囊炎则因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及感染,胆固醇的代谢失常及胆囊壁的血管病变,导致胆囊粘膜的损害,造成粘膜扁平、萎缩,胆囊壁增厚并纤维化。本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在70%以上,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无论是急性胆囊炎,还是慢性胆囊炎,都以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胆囊造影及超声检查是本病确诊及分型的主要依据。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解痉止痛药,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   方一疏肝利胆汤   :肝胆湿热蕴结之症(包括胆系感染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黄疸及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都有较好疗效。本方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对肝癌晚期患者出现黄疸者,亦有缓解作用。   :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沙(草)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黄疽色深加茵陈,泛恶欲呕加炒川连、法半夏、橘红;腹胀加川厚朴、大腹皮;便秘加酒洗大黄;胁肋胀甚加青皮;胁肋痛甚加元胡索;小便不利加滑石、猪苓、泽泻。   :每日一剂,以水煎服,日服3次。   :本方是以《伤寒论》)大小柴胡汤、四逆散为基础,又综合时方之有效药味加减变化而来。方用柴胡苦平疏木解郁,黄芩苦寒清火泻热,柴胡外达,黄芩苦降,升降协调,最能疏肝利胆,而为本方应用之主药;海金砂(中草药之海金砂)、金钱草二味寒凉,清利湿热,从而协调柴胡、黄芩发挥疏肝利胆之作用;鸡内金化石痞坚,消积导滞,使肝胆疏泄之功得以恢复正常;郁金理气解郁,和血散结;佐芍药以和营舒急;金铃子入肝行气,止痛解结,合枳实以消痞除满;茯苓白入气分、赤入血分、方用赤茯苓深入血分而利湿行水;车前子通气道,利小便,使肝胆湿热蕴结之邪,得以从小便而去,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本方是李教授多年临床诊治肝胆疾病的经验方。对肝胆湿热证有良好的疗效。[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中国中医药报,,1第3版]   方二金钱利胆汤   :胆囊炎、胆囊结石症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金钱草60g,平地木30g,板蓝根30g,积壳9g,柴胡3g,赤白芍各9g,生大黄(后下)3g,生甘草3g,硝矾丸(分吞)4.5g。   :日1剂,水煎分服。   :胆囊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性,胆囊结石不易排出,目前尚无特效中西药物。临床上将炎症消除(暂时),即算收效。张老处方,不在排石,重在溶石(金钱草、硝矾丸均有很好的溶石作用),冀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更小),最后“了”随胆汁入肠排外,以收全功。思路之新,用药之巧,足可师法。金钱草功擅清热利湿、利胆、溶石、排石为君。硝矾丸、生大黄利胆排石、溶石为臣。板蓝根、柴胡、枳壳疏肝清热解毒;赤白芍、平地木养血、凉血、活血为佐;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效。上海医院张羹梅主任经验用方   方三   :急性胆囊炎证属热毒壅盛者,胁痛较著,如灼如刺,口苦烦躁,厌食油腻,或身目俱黄,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大黄(后下)10g,黄连10g,黄芩10g,栀子10g,生地黄30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牡丹皮12g,郁金12g,枳实10g,茵陈30g。   :水煎服。   :本方系茵陈蒿汤加味而成。方中茵陈蒿汤重在清热利湿退黄;辅以芩、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既病防变;佐以郁金、枳实气血兼治,气行则血活,利胆以退黄。肝胆湿热较重者,酌加龙胆草、金钱草以清利湿热;便秘腹胀者,酌加芒硝、木香以行气通腑。摘自(《谢海洲用药心悟》)   方四柴胡桂姜胆草汤   :胆囊炎并胆道感染,症见右胁下胀痛不适,时发时止,伴疼痛向右后肩背放射,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常因情志抑郁或食油腻之品而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茵陈30g,金钱草30g,柴胡10g,桂枝10g,干姜10g,瓜蒌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6g,生甘草6g。   :张某,女,56岁。胆囊炎并胆道感染,经过:“柴胡桂姜胆草汤”原方2剂,剂量如上,加嚼服生吴茱萸,1剂即痛胀大减,再剂痛胀除,诸症均平,惟黄疸如前。续服7剂,黄疸消失。再投“慢胆除根散”(邱志济经验方):当归30g,生白芍60g,柴胡15g,郁金30g,茯苓、白术各60g,吴茱萸15g,制香附30g,薄荷10g,炒栀子、生甘草各15g,共打粉(1个月量),每日量11g,分2次饭前服。嘱守服6个月,B超复查未见异常,随访5年无复发。   :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症,与茵陈、栀子合用,用于湿热黃疸;与海金沙、鸡内金等同用,用于石淋等。桂枝、干姜、吴茱萸有温胃散寒、祛除寒湿作用;柴胡、龙胆草入少阳胆经,疏肝利胆,清热燥湿;嚼服生吴茱萸以防龙胆草苦寒败胃;生牡蛎软坚散结,解毒,抗炎、促进结石排出;瓜蒌仁《圣惠方》记载“瓜蒌仁治酒癖,痰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饮食”,有解毒、退黄疸作用。诸药组方,共同发挥散寒除湿、疏肝利胆作用,则寒热止、黄疸退、胁痛减轻、纳食及二便得以改善。之后以丸剂调和,渐消缓散,诸症悉除。摘自《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   方五金钱开郁汤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金钱草30g,柴胡9g,积实9g,白芍9g,炙甘草3g,郁金9g,乌贼骨9g,浙贝母9g。   :若兼脘痛者,加公英、甘松、天仙藤;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者,则去柴胡,加焦山栀、决明子、旱莲草;若兼瘀血者,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   :日1剂,水煎分服。   :本方取柴胡疏肝达郁;枳实理气泻浊;白芍缓急止痛;甘草益胃缓中;郁金解郁止痛;大贝母化痰散结;乌贼骨中和胃酸;金钱草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其有利胆,并能促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内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还能使小便变为酸性,而促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综合全方,具有利胆、消炎、排石之功。全国著名老中医魏长春主任医师验方。摘自书名:《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   方六加减大柴胡汤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以右胁胀痛拒按显著者。   :柴胡15克,赤芍15克,黄芩15克,半夏9克,枳壳9克,大黄9克(后下),茵陈30克,郁金9克,川金钱草60克,蒲公英30克,瓜蒌30克。   :胆石症加鸡内金9克,芒硝9克,以消坚化石;胆道感染加五味子9克,山豆根30克,以解毒;胆囊炎加生牡蛎30克,以软坚消肿。   :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用大柴胡汤清肝胆之郁阻,茵陈、郁金、川金钱草利湿开郁退黄,蒲公英清热解毒,瓜蒌除痰利便。经过多年临床使用,已成为印氏“抓主症”的临床常用方,凡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感染等病,悉以本方为主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印会河方(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第1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方七   :急慢性胆囊炎   :大黄40~60g。   :将上药加水煎2~3分钟后,取滤液~ml,每2~3小时服1次,每天服4~6次,直至腹痛减轻再减量为每天服3~4剂。本方为1剂量。   :用上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45例,经用药6~8剂,均获治愈。摘自《当代妙方第7版》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中医药治疗胆囊息肉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效验良方经典效验单方治疗胆囊炎和脂肪肝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炎)效验良方胃下垂验方及外敷方国医名师效验良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品当代名医如何运用经典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癌的效验良方及民间偏方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经典验方癌症治疗的“十二字”法则结肠癌、直肠癌验案精选(含民间验方)国医大师何任辨治肠癌经验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肺肾阴虚证和阴虚热毒证效验精方,简便效廉,对症择方,屡试屡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com/myzl/106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