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的普遍的现像,6岁之前放任孩子、6岁之后管理孩子。造成6岁前很多的孩子是在父母、老人满满爱的包围下逐渐成长,舍不得孩子受委屈、任何事都依着孩子。造成6岁后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随之越多,当父母被孩子成长中面临的这些“障碍”而困扰时,却忽略了反省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否是因为我们过渡的“爱”而束缚了孩子今后的成长呢。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故事《不做剪蛹人》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看到了蝴蝶蛹,当他发现里边的蝴蝶正费力的想钻出来,但是钻了好久还没有完全出来,于是他就拿一把剪刀将这个蛹剪开了,最后导致这个蝴蝶因为身体肥胖,翅膀没有足够的力量,再也飞不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许很容易成为那个剪蛹人。在面对孩子时我们更应该思考是让孩子自己成长,还是我们代替他成长,让他最终成为温室的花朵呢?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生活轻松自在,无忧无虑,但现实却没有一帆风顺,更多的是困难、挫折和打击不约而至。过度保护孩子,任何困难替他解决只是一时的岁月静好,不锻炼他生活的技能,不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孩子就会不堪一击总有一天会败给现实。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广泛流传,用在教育子女上非常贴切。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蛹有缝隙,蝴蝶在里面努力想挣脱飞出来,但是挣扎了好久,蝴蝶最终也没有出来。这个人用剪刀剪开了蛹,虽然蝴蝶毫不费力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翅膀非常瘦弱,而身体臃肿肥大显得很笨拙,根本不能像其它蝴蝶一样正常飞,只能在地上蠕动。其实蝴蝶通过用尽全力挣扎正是蜕变的过程,这样身体中的液体通过挤压到翅膀,使翅膀更丰满有力,也为飞行做好了准备。但是一剪刀下去,蝴蝶失去了蜕变的机会,虽然省力却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孩子经过挫折才能蜕变成长,在养育过程中,父母任何困难都帮他解决,看似一帆风顺,实则少了磨炼的机会。孩子终究不能“羽翼”丰满,也就没有自由“飞翔”的能力。所以父母不要当“剪蛹人”,给孩子破茧成蝶的机会,可以使他变得更坚强。每次听《不做剪蛹人》的故事,我的脑海就会立刻想到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蒙特梭利博士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替孩子喝下那碗汤,那么他永远不会强壮。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是协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因为将来孩子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他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幼儿时期,我们就要预设到将来孩子要面对的世界需要什么能力,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中,就要培养孩子拥有什么能力。当今社会中,有这样一些现象,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是听从父母的,由父母帮助解决的,父母惯性的想要驾驭孩子的一生,觉得这是为孩子好。于是,成人赢了孩子,却没有赢得孩子。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从小的经历太少,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太少,因此就失去了面对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面对很多事情时,他总是退缩缺乏勇气,不知如何面对。现在幼儿园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遇到一点儿困难的直观反应就是找老师、找父母替他解决,造成依赖心理过重。但这些现象在蒙氏园的孩子身上很少见到,因为蒙特梭利教育中的十大特点之一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必须协助儿童自己获得独立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去参与和体验。蒙氏教育是如何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从幼儿阶段、从人生的起步阶段开始就拥有独立体验成长的机会、独立参与并解决他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呢?小编为大家分享两个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的教学案例:案例1: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同样也会遇到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发生争执的现象,遇到这类问题要不要解决?如何解决?是老师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帮助解决,还是孩子自己解决?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在蒙氏教育中,老师是如何把解决事情的能力教给孩子的呢?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有一个固定的区角叫做和平角,和平角摆放有和平桌、和平椅、和平花,当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后,他们会自己走到和平桌面前,拿起和平花,解决问题,谁先拿起花谁先说话,说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每个孩子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理由,对方互相听取彼此都在说些什么,从中两个人商量如何解决,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两个人从激烈的争吵到和平的解决,再到一起继续操作工作,这个过程是不是就已经在教会孩子解决事情了呢?孩子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亲自体验中获得、在经历中成长,而在蒙特梭利教学环境中,我们提倡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动脑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坚信,孩子解决每一件小事的经历,都将成为孩子宝贵财富的经验。从小就能够体会,并经历面对问题、化解问题,将来他才会正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能够在将来的社会看到更多有勇气、敢挑战、有能力的人。案例2、给予孩子机会让他挑战自己想要了解一个孩子真实的能力并不是在教室中、也不是在家庭里,而是在社会中。蒙特梭利教育非常重视社会教育,因此我们每月都会组织不同的主题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叫做“勇敢之旅”
在蒙氏教育当中我们的孩子在毕业前夕都会以孩子的综合素质来去评价孩子在三年的幼儿园当中究竟都获得了哪些能力。因此在孩子毕业前老师会带领孩子开展他们毕业季最后一场活动“勇敢之旅”,在这一场活动中,老师会设置各个环节,比如:去动物园找哺乳动物并画下来、去卖东西赚钱、用赚到的前购买物品送给环卫工人……当孩子们完成所有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到老师那里领取爸爸妈妈所在位置的提示卡,直到找到爸爸妈妈。在这一天当中孩子们需要自己乘公交车、地铁;自己问路;自己负责一天饮食……整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会被陌生人接纳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被帮助的幸福。他们也会会感受到被陌生人的拒绝,让他们体会到被拒绝的感受,让他们更加明白只有不怕拒绝拥有挑战困难的勇气,才能获得成功。这个过程就是把孩子成长的机会还给了孩子。学习的价值在于累积的过程,孩子缺少的并不是能力,缺少的是机会,是参与、体验,我们要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去体验、去感受我能、我行、我可以,当他感受到我能我行可以的时候,他就会越加想要证明自己可以,这种内在的成长动力比老师说教起到的效果更强。正如蒙特梭利博士所说:“儿童教育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唯一途径。”在施教的过程中只有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才会不一样。孩子需要借助教育改变命运,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各种能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THEEND
我们成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协助他,给他方法让他自己尝试,而不是替代他,孩子的成长无人可以替代,只有通过它自己不断的体验,不断的经历才能收获经验,成人替代的越多,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就会越少、自信、独立等能力就会越弱。孩子在幼儿时期的丰富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第一笔“宝贵财富”。请放手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力及的一切事情,这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认可。《给孩子们说古诗》
若虹妈妈编著
首中小学必学古诗
重点字词注音、解释
国学常识介绍
诗词意境鉴赏、写作手法分析
识别